刷的一下子,很快啊!五万吨啊,没有了!

    这县令是属饕餮的吗?

    她立马坐不住了,找人备马往西平去。西平是个小县城,庙小妖风大,还没进城门,宋莺时就深有体会。

    这西平小县,带着高帽子的浅水王八还真不少。

    城门口排起了长队,大多是挑着担子的农户,绵延几十米,虽然丰收了,但他们饱受风吹日晒的黝黑脸庞上写满了愁苦。

    宋莺时压下心中疑惑,上前搭话:“叔,今年收成不错啊!”

    回应他的是长长一声叹息。

    周围人看这是个不知民间疾苦的年轻公子哥儿,你一言,我一语,苦笑着打开话匣子。

    “唉!收成再好跟俺们有什么关系。”

    “还不是填不满狮子口。”

    “往年三成税,五成税,好歹能留口饭吃,今年……”他们以眼神齐齐看向前方的守卫,压低了声音:“这日子还怎么过啊!”

    “这城主不是说好一成税吗?怎么,这个的县官儿胆敢违抗城主令?”

    大叔一脸年轻人,太傻太天真的表情:“税是交一成,至于捐多捐少,孝敬人情,那上面可管不着了。”

    “西平小县,山高皇帝远的,城主还能真来这鸟不拉屎的地方看吗?不能够。

    县太爷就是土皇帝。”

    队伍缓缓往前走了几步,莺时看见最前面通过的庄稼汉的两箩筐沉甸甸的土豆已经卸了大半重量,原先压弯的脊背却埋得更低,左右两个衙差正在扁担两头拿红绳系了个花结。他们旁边,另外几个穿公服的衙役在分拣土豆。

    “这是?”

    众人已经见怪不怪了,拖着沉重脚步往前:“孝敬。”

    轻飘飘的两根红绳结,就充当粮食的价钱了。

    偏生,连拒绝的余地都没有。

    “地是朔州城的地,种是朔州府的种,种出来的新粮,也要孝敬给朔州府去。”

    他们的眼中没有光亮,只剩空洞,像戴着镣铐的游魂。

    莺时心里不是滋味,她不再开口,沉默地坠在队列末尾,慢慢挪到了城门口。守立在城门前的两个兵痞,穿着簇新军服,扣子却凌乱,领口豁开,外袍敞着,露出白色里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