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靓丽的女工、上学的孩童后,南店村又多了一道风景线。
每天清晨,女工们叽叽喳喳去工厂上班,学生们绕着村子跑步的时候,会看到河边那些流民,赶着自家的禽畜出门,到处觅食。
粮食是很金贵的,流民们自己都舍不得吃,怎可能喂给禽畜,所以最佳的办法就是天亮放出圈,让他们自己去觅食。
为了有所区别,陈庸还让染坊那边送来了很多颜色不同的边角布料,套在禽畜身上以作区分。
刚开始养殖,禽畜不认家,需要有这么个环节。
但养一段时间后,禽畜自己就能分得清,这个环节也就能顺理成章的取消掉。
养殖业看似很简单粗暴,但其实也是个非常讲究的职业。
上辈子的陈庸,曾经一度认为土鸡土鸭就是完全不给饲料,全靠鸡鸭自己外出觅食,后来才发现错得离谱。
鸡鸭光靠野饲,获取的能量是不够的,需要依靠饲料来补充。当然投喂的饲料,也是纯天然的杂粮,像什么玉米豆粕之类的。
此刻的玉米还在大洋彼岸,大豆虽然有,但大豆油还没有在大燕朝普及开来,大豆更多是直接食用,豆粕也几乎等于没有。
至于其他的杂粮,自己都不够吃,哪能拿来喂鸡喂鸭。
牛羊也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塞外的牛羊长得壮实,因为大燕朝的塞外还是一片沃土,牧草长得极为丰盛,牛羊马可以尽情享用,中原地区缺少放牧的地方,且人口大量汇聚,人都吃不饱,牛羊那可能吃得饱。
这也是为什么大燕朝开国皇帝一心想要把幽云十六州抢回来的原因,那不仅是中原腹地的天然屏障,更是天然的牧场,失去幽云十六州,大燕朝就养不出好的战马,等于失去了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一支战斗力。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的原因,那就是疾病。
禽畜一旦生病,后果几乎是毁灭性的。
大燕朝兽医对于禽畜、农作物疾病的医治依据,多来自于【齐民要术】这本旷世巨作,可惜因为动乱,齐民要术的原本已经不知去向,摹本也出现了章节内容的丢失,这对于大燕朝的畜牧业而言,是一个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损失。
陈庸就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才会选择停课当农民。
他脑子里装着很多现代养殖业的知识,可这些知识不能直接套用,要做细致的甄别,选出最适合大燕朝的方法。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饲料问题,寻找到玉米豆粕的下位替代。
村里人一开始知道陈庸不当先生改当农民的时候,都觉得他只是一时兴起,毕竟陈庸从小就都农事毫无兴趣,他家里那几亩薄田,常年都处于荒芜的状态。
这样的人,怎么会对农事感兴趣呢?
何况享受了绫罗绸缎,山珍海味的陈庸,又怎么可能放得下身段,去做天底下最辛苦的事情呢?